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近日通报,「净盾2024」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三个月来,全国共侦破案件2.4万起,打掉数据交易暗网平台37个。这场针对「AI换脸诈骗」「精准营销黑产」的重拳整治,在舆情场域引发「安全感」与「技术恐慌」的复杂共振。
专项行动战果速览
- 查获公民个人信息210亿条,涉及医疗、教育、金融等核心敏感领域
- 打掉某利用ChatGPT生成钓鱼邮件的新型犯罪团伙,涉案金额超5.8亿元
- 关停伪装成「大数据分析」的非法爬虫平台12个,阻止2.6万家企业数据泄露
- 在浙江、广东等地查获通过「智能手表破解」获取用户定位信息的犯罪链条
舆情热度图谱
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,相关话题在6月1日至7月15日期间呈现三波高峰:
- 认知觉醒期(6月5日):#你的脸可能正在被偷#话题引爆微博,单日阅读量4.7亿次,网民自发上传「AI防骗测试」教程
- 行动共鸣期(6月20日):上海警方通报某教育机构贩卖380万条学生信息案,知乎相关讨论获26万专业认证用户参与
- 技术反思期(7月10日):抖音#AI诈骗新套路#话题下,反诈民警老陈的科普视频播放量破3亿次
新型犯罪技术解码
专项行动揭露三类技术变异型犯罪:
- 深度伪造产业链:犯罪团伙利用开源模型制作虚假政务App,骗取人脸识别信息
- 物联网数据劫持:某犯罪集团通过破解智能家居设备,窃取住宅安防数据实施精准勒索
- 区块链洗钱通道:利用虚拟货币结算数据交易资金,涉案钱包地址超1.2万个
公众认知撕裂带
- 学生家长群体:北京朝阳区李女士向本报表示:「孩子班级群连续出现伪装成老师的收费诈骗,现在连语音都能伪造」
- 数字经济从业者:某电商平台数据合规官坦言: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实施后,仍有15%的第三方SDK存在隐蔽数据回传」
- 技术乐观派:在B站拥有百万粉丝的科技UP主「图灵猫」认为:「Web3.0时代的零知识证明技术或将重塑数据主权边界」
司法实践新突破
本次行动中,江苏网警首次运用「数据痕迹回溯算法」,通过犯罪分子丢弃的硬盘碎片恢复出完整交易账本。最高人民法院同期发布典型案例,明确「批量获取社交平台公开信息用于商业营销」构成侵权,某MCN机构因非法抓取30万条小红书笔记被判赔偿1200万元。
国际联防新机制
在7月12日举行的东盟网络安全论坛上,中方倡议建立「跨境电子取证绿色通道」,已与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签署备忘录。值得关注的是,某跨国婚恋数据倒卖团伙的覆灭,正是源于中澳警方联合解析暗网服务器的协作成果。
网警「净盾2024」专项行动斩断数据黑产链 舆情数据揭示公民信息保护新态势